首页 女频 穿越重生 互联网创业?不,我先造电池

  材料学院院长办公室的门被严伯鑫一把推开,发出“哐”的一声。

  “老张!老张!有天大的好事!”

  一个戴着金边眼镜,看起来文质彬彬的男人从文件堆里抬起头,不满地皱了皱眉。

  “老严,你这是要拆了我的办公室?什么事火急火燎的?”

  张院长扶了扶眼镜,目光落在严伯鑫身后的马宇腾身上,带着一丝探寻。

  “这是我以前的学生,马宇腾,现在是雷腾电池公司的老板。”

  严伯鑫把马宇腾往前一推,兴奋得满脸通红。

  “张院长好。”马宇腾微微点头。

  “雷腾电池?”

  张院长在脑子里搜索了一下这个名字,有些印象。

  之前辉煌的时候雷霆电池这牌子在国内还是有些名气的,只是这两年面对市场的竞争有些落寞。

  “院长,是这样的。”

  马宇腾没有绕圈子,直接将刚刚对严伯鑫说过的话,简明扼要地复述了一遍。

  “……我们出资三百万,与学院合作进行技术研发。学院可以发表论文,但技术专利归我们公司所有。”

  张院长的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。

  产学研合作,这个词他听过,但从未当真。

  “小马总是吧?”张院长的手指在桌上轻轻敲击。

  “你的想法很大胆,但技术是我们研发出来的,专利却要归你们,这不太合适吧?”

  “张院长,我们其实可以换一个角度来思考。这就相当于学校研发出技术后,我们花钱购买专利,这样是不是就好理解一下了?”

  他停顿了一下,让对方消化这句话。

  “知识的价值在于传播,技术的价值在于应用。我们各取所需,这才是最有效率的合作。”

  办公室里陷入了沉默。

  张院长看着眼前这个年轻人,对方说的话,确实很有道理。

  经费、学术成果、影响力……

  “三百万,分期支付。合同签订后,第一笔一百万立刻到账。”

  马宇腾表示自己不是空口白牙的,只要答应合作,自己就会真金白银的付钱。

  张院长敲击桌面的手指停住了。

  他与严伯鑫对视一眼,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同样的渴望。

  “好。”张院长站起身,主动伸出手。

  “我个人原则上同意。具体的合同细节,让学校的法务和你们对接。我希望尽快看到你们的诚意。”

  “您会看到的。”

  马宇腾握住了他的手。

  事情顺利得超乎想象。

  马宇腾没有丝毫耽搁,当场就用院长办公室的电话,打给了工厂的法务。

  “拟一份产学研合作协议,以我刚才说的条款为基础,细节可以谈,但专利归属和资金这两条,不能修改,用最快的速度办好!”

  一周后,合同正式完成签署。

  雷腾电池厂的首笔一百万研发经费,也准时打入了学院的账户。

  消息传开,整个材料学院都轰动了。

  严伯鑫的实验室立刻成了全院最令人瞩目的地方。

  尘封已久的设备重新启动,高翔带着厂里最核心的几个技术员,也来到了学院的实验室,与严伯鑫的研究团队待在都在一起。

  马宇腾也成了实验室的常客。

  他更多的时候是在观察。

  他注意到一个叫曾佳豪的研究生,是严伯鑫最得意的门生。

  这天下午,高翔正和一个研究生对着一张电子显微镜下的石墨颗粒图谱争论。

  “我认为应该提高二次造粒的黏合剂比例,让颗粒更圆整。”

  高翔坚持自己的经验。

  “不行。”

  一个清瘦的、戴着眼镜的年轻人打断了他。

  “黏合剂过量,会在石墨表面形成一层非导电膜,反而会增加内阻。我们应该从控制前驱体的煅烧曲线上入手。”

  这个年轻人正是曾佳豪。

  他说话语速很快,条理清晰,引经据典,全是专业术语。

  高翔被他说得一愣一愣的,半天没接上话。

  马宇腾在一旁安静地听着。

  等到讨论告一段落,他走到正在清洗烧杯的曾佳豪身边。

  “刚刚那个想法不错。”

  曾佳豪回过头,看到是马宇腾,有些局促地推了推眼镜。

  “马总。”

  “啊豪你明年就毕业了吧?有什么打算?”

  “还没想好,可能会继续读博,或者……去研究所。”

  曾佳豪的回答有些犹豫,他能感觉到马宇腾对自己的招揽之意。

  去企业工作,他不是没想过,但雷腾电池厂……

  规模太小了,感觉不能发挥他的专业能力。

  马宇腾看出了他的顾虑。

  这个年代,顶尖大学的高材生,首选都是国企、研究所或者外企。

  “马上就21世纪了,什么最贵?”

  马宇腾没头没脑地问了一句。

  曾佳豪愣住了。

  “是人才。”马宇腾自问自答。

  他拍了拍曾佳豪的肩膀。

  “我们工厂现在确实小,研发能力也确实弱。但正因为弱,才需要你这样的人才来把它变强。与其去大公司当一颗螺丝钉,不如来我们这里,当发动机。考虑一下,雷腾随时欢迎你。”

  说完,他便转身离开,没有给曾佳豪追问的机会。

  现在还不是时候,得等他们拿出真正的成果。

  时间一天天过去。

  在严伯鑫教授的理论指导和学院完善的设备加持下,研发进度一日千里。

  一个月后。

  测试仪器前,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。

  高翔亲自操作,将改良后的第五版电池接上测试仪。

  充电,放电。

  平滑的曲线上升,又平滑地落下。

  最终,屏幕上的数字稳定下来。

  818mAh。

  “突破八百了!”高翔激动地喊了出来。

  虽然距离1000mAh的市场主流还有差距,但这个数字,证明了他们的方向是完全正确的!

  希望的曙光,已经出现。

  实验室里一片欢腾。

  马宇腾心里却在谋划下一步的工作。

  他把高翔拉到一边。

  “这里就交给你了,配合严教授,继续优化,目标不变,要达到1000mAh。”

  “马总,那你呢?”

  “我回厂里。”

  马宇腾的表情变得严肃。

  “技术问题有希望了,下一个就是生产问题。我要在你们把电池做到1000mAh之前,为它准备好一条能把它造出来的生产线。”

  回到雷腾电池厂,马宇腾立刻叫来了采购部的负责人张帆。

  让他去向设备生产厂家询价,采购一条完整的锂电池生产线

  然而,几天后,张帆拿着一份薄薄的传真纸,走进了他的办公室。

  “马总……报价……回来了。”

  马宇腾接过那张纸。

  上面的报价回复来自脚盘国的几家设备制造商。

  不是他不想考虑国内的供应商,而是目前国内连一条锂离子电池生产线都没有,所以也没有工厂生产相应的设备。

  他低头看了看手上的报价:

  最基础的软包锂电池自动化生产线。

  报价:三千万。

  单位:美元。

  交货期:一年后。

  马宇腾的手僵在半空。

  三千万美元?

  按照此时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超过8.25,这就是接近2.5人民币。

  这已经超过整个雷腾电池厂的价值。

  刚刚在实验室里燃起的万丈豪情,仿佛被这一盆来自现实的冰水,从头到脚浇了个透心凉。

  他缓缓将那张传真纸放下,纸张轻飘飘地落在桌上,却仿佛有千斤之重。

  “脚盘国那边的人还说什么了?”

  “他们说……这就是市场价。还说,以我们的资质,如果需要购买的话,至少要先支付一半的订金。”

目录
设置
手机
书架
书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