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女频 穿越重生 刚被开除,我成国灾应急总指挥

  第8章:【数据之魅】

  地下二层的办公室里,空气又冷又硬。

  沈知刚挂断电话,那枚硬币还带着他指尖的温度。

  他靠在冰凉的墙壁上,看着电脑屏幕上那份被驳回的报告。

  门外,传来一阵轻微的脚步声。

  很轻,很有节奏。

  停在了他的门口。

  “咚咚。”

  敲门声。

  沈知抬起头。

  这个时候,会是谁?

  他走过去,拉开了那扇掉漆的铁门。

  门外站着的,是苏晴鸢。

  她穿着一件白色的衬衫,戴着无框眼镜,手里抱着一台笔记本电脑。

  她看着这间杂物间一样的办公室,眉头都没皱一下。

  “我能进来吗?”

  沈知侧身让她进来。

  苏晴鸢把电脑放在那张刚擦干净的桌子上,开机。

  动作干脆利落,没有一句废话。

  “你的模型,我看了。”

  她开口,声音很平。

  “我用我们中心去年管网普查的原始数据跑了一遍。”

  她调出一个界面,上面是密密麻麻的数据和曲线。

  “你的结论,没有问题。”

  “在200毫米瞬时降水的情况下,黄浦路站,确实会在十分钟内被淹没。”

  沈知没有说话,只是看着她。

  “我不明白。”

  苏晴鸢抬起头,眼镜下的眼睛,第一次有了除了技术之外的情绪。

  一种混杂着好奇、困惑,甚至是一点点兴奋的情绪。

  “你的算法。”

  她指着屏幕上的一段代码。

  “绕过了传统的水力坡度计算,直接用拓扑网络节点反推压力阈值。”

  “这个思路,我只在麻省理工一篇最新的论文里看到过理论构想。”

  “但他们的模型,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,非常不稳定。”

  她又调出另一个窗口,是另外一套复杂的代码。

  “而你的模型,更简单,更直接。”

  “甚至在模拟混沌状态下的流体动态时,比他们的模型还要稳定。”

  她死死盯着沈知。

  “你是怎么做到的?”

  “这不只是聪明了,这简直是……另一个维度上的东西。”

  沈知看着她。

  这个女人,是第一个看懂他东西价值的人。

  一个纯粹的技术信徒。

  “我只是换了个角度思考问题。”

  沈知给出了一个模糊的答案。

  “传统的模型,把城市管网看成是静态的管道。”

  “而我,把它看成是一个动态的,有弹性的网络。”

  “每一个节点,都有自己的压力极限和崩溃概率。”

  苏-晴鸢的呼吸急促起来。

  她懂了。

  这是一种思想上的升维。

  就在她还想追问的时候,她放在桌上的手机,突然响了。

  来电显示是“马主任”。

  数据中心那个地中海主任。

  苏晴鸢按了接听,开了免提。

  “小苏啊,忙什么呢?”

  马主任那油腻的声音传了出来。

  “在处理数据,马主任。”

  苏晴鸢的语气很平静。

  “哦,处理数据好。”

  马主任顿了顿,声音压低了一些。

  “我提醒你一下啊。”

  “离那个姓沈的远点。”

  “梁总工那边盯着呢,别因为一个外人,给自己找不痛快。”

  “年轻人,要懂事。”

  办公室里很安静。

  马主任的话,每一个字都清清楚楚。

  苏晴鸢的脸上,没有任何表情变化。

  “知道了,马主任。”

  “我手头还有工作,先挂了。”

  她直接挂断了电话。

  然后,她抬头看向沈知。

  那双冷静的眼睛里,燃起了一团火。

  “他们怕了。”

  她说。

  “他们不敢面对你的数据,所以只能用这种方式,来堵你的嘴。”

  这通电话,不仅没有让她退缩,反而让她更加坚定了。

  她打开了另一个加密文件。

  “你看这个。”

  屏幕上,是一份三年前的事故报告。

  “江城,清和路立交桥下穿隧道积水事件。”

  “官方报告说,是因为短时强降雨,超过了排水系统的设计负荷。”

  “我们气象部门和水利部门联合复盘,给出的结论是,当时的降雨量,我们的模型应该能提前三十分钟预警。”

  “但实际上,从积水到淹没隧道,只用了十二分钟。”

  “所有人都以为,是模型出了问题。”

  苏晴-鸢的手指,在键盘上飞快敲击。

  她把当时所有的气象数据,水文数据,全部导入了沈知的模型里。

  然后,按下了回车。

  电脑的风扇开始狂转。

  几秒钟后,一个结果,弹了出来。

  【预估淹没时间:11分50秒】

  苏晴鸢的身体,僵住了。

  她看着那个数字,再看看官方报告里的“十二分钟”。

  她的后背,冒出了一层冷汗。

  这不是巧合。

  这绝对不是巧合!

  “你的模型,是对的。”

  她喃喃自语。

  “错的,是他们。”

  她猛地抬起头,看着沈知,做出了一个决定。

  “官方的路,你走不通。”

  “他们已经把你当成了敌人。”

  “你拿不到任何核心数据。”

  她深吸一口气,眼神变得决绝。

  “我给你开一条路。”

  她的手指,再次在键盘上敲击起来。

  一行行代码,在屏幕上滚动。

  “我们数据中心,有一个为兼容早期设备留下的备用服务器端口。”

  “权限很高,日志记录有延迟。”

  “我用我的权限,给你创建一个临时的访客账号。”

  “名义是,‘外部算法压力测试’。”

  “这个账号,可以让你访问到大部分的底层数据库。”

  “包括但不限于,全国主要城市的水文、地质、气象、市政管网的原始数据。”

  她从旁边撕下一张便签纸,写下了一串用户名和密码。

  推到了沈知面前。

  “别被他们抓到。”

  她说。

  “一旦被发现,我们两个,都得完蛋。”

  沈知拿起那张纸条。

  纸很轻,但上面的字,很重。

  这是他来到这个时代,得到的第一个,也是唯一一个技术上的盟友。

  “为什么帮我?”

  沈知问。

  苏晴鸢扶了扶眼镜,看着他,很认真地说。

  “因为你的算法,让我看到了另一种可能。”

  “也因为,我讨厌他们那副用权力和资历,去扼杀真理的嘴脸。”

  “我信数据。”

  “不信权威。”

  当天深夜。

  沈知在那间地下办公室里,用苏晴鸢给他的账号,登录了应急管理部的核心数据库。

  整个国家灾害防御体系的底层数据,第一次,毫无保留地向他敞开。

  一个加密的聊天窗口,弹了出来。

  是苏晴鸢。

  【苏晴鸢:进去了吗?】

  【沈知:进去了。数据量很大。】

  【苏晴鸢:你的模型,不只是为了一个黄浦路站吧?】

  沈知看着屏幕,手指在键盘上停顿了一下。

  【沈知:一个地铁站的安危,很重要。但更重要的,是找到导致这种风险的,系统性的漏洞。】

  【苏晴鸢:系统性漏洞?】

  【沈知:你的模型,是在预测一场洪水。而我的模型,是在预测整个系统的崩溃。】

  【沈知:城市,是一个生命体。每一条管道,每一栋建筑,每一项错误的决策,都是一个潜在的病灶。当足够多的病灶同时爆发,生命体就会死亡。】

  苏晴鸢在那头,沉默了很久。

  她感觉自己不是在和一个工程师聊天。

  而是在和一个……解剖过无数城市尸体的法医对话。

  【苏晴鸢:你怎么能这么确定,病灶在哪里?就像那个600毫米的管道,那个数据,连去年的管网普查报告里,都只是一笔带过。你是怎么从海量的数据里,把它揪出来的?】

  【苏晴鸢:这不像是分析,更像是……你早就知道它在那里。】

  这个问题,很尖锐。

  直指沈知最大的秘密。

  沈知看着屏幕上闪烁的光标。

  他打出了一行字。

  【有些事情,不是靠预测。是靠记忆。】

  但他没有发送。

  他删掉了这行字。

  重新输入了一句。

  【沈知:我只是擅长,在别人都忽略的角落里,找到规律。】

  聊天窗口那头,苏-晴鸢看着这句话,没有再追问。

  但“记忆”那两个字,好像穿透了屏幕,印在了她的脑海里。

  她切换回监控后台。

  看着沈知那个访客账号的数据流向。

  她的瞳孔,猛地收缩。

  沈知调取的数据,不仅仅是江城。

  还有长江上游的渝城。

  中游的岳城。

  下游的申城。

  他正在沿着整条长江流域,调取所有特大城市的全部底层数据。

  他想干什么?

  苏晴鸢的心脏,开始狂跳。

  他不是要写一份报告。

  他这是要……给整个国家,做一次最彻底的体检!

  这个男人的野心,比她想象的,要大得多。

  也疯得多。

目录
设置
手机
书架
书页